白蟻利用菌圃培養菌類,其中有一些菌種還是人們席上的珍肴佳品。我國云南等地的雞縱菌歷史上享有盛名,據說在明朝初年,李國公就發明云南富民的雞縱菌特別多。在云南以蒙自所產的雞機菌最為可貴,往往數朵相連,桶粗而味濃。相傳歷代被當作貢品,特稱為“蒙縱”。可見,數百年前,云南生產的雞組菌就已馳名遍遍了。
雞縱菌的名稱因地而異,廣東稱雞縱,潮汕稱雞肉菇,臺灣跟福建叫雞肉絲菇,福建還稱雞腳菇跟桐菇,四川稱斗雞菇跟傘把菇。白蟻的危害雖然白蟻危害房屋建筑、水庫堤壩、山林果園、車輛船只等,對國民經濟造成很大的損失。但也有有利一面,白蟻及共生的雞土從菌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又有一定的藥理作用,不僅可食用,還能治療一些人類疾病。在日本稱白蟻菇跟姬白蟻菇。還有人稱雞肉菌、雞縱花、荔枝菌、六月菌、拆菌、白蟻菌、雞油菌等。在明代之前的我國古籍中名稱更多,有雞菌、雞傻、雞宗、雞縱菜等。
還因發育水平跟成長環境的不同,在出賣雞縱菌的市場上,還有很多有趣的叫法。防治白蟻對纖維素的消化與吸收:白蟻雖然取食大量的纖維素,但是光靠白蟻本身并不能完成消化纖維素的全部過程。除白蟻科以外,其它白蟻腸內都含有數量很多的單細胞生物,其中包括了原生動物的四個綱(鞭毛綱、肉足綱、孢子綱、纖毛綱)以及細菌,已定名的有300多種。這些微生物與白蟻是共生關系,只有依靠這些微生物的協助,才能使纖維素消化轉變為白蟻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質。白蟻防治可以用火烤等高溫咩蟻法,因為堆沙白蟻在60°以上的高溫中持續幾個小時就會死亡,所以可以選擇用這種方法來滅蟻。當地人把菌蓋呈白色的叫白皮雞縱,黃色的叫黃皮雞縱或反毛雞,帶黑色的叫青雞縱,灰色的稱黃草雞,菌韜開裂、露出白色菌肉的稱花皮雞組。雞機菌是叢生性菌類,數朵相連著,謂之窩雞縱,偶爾散生者為散雞縱。有時數十朵至數百朵相連,又名火把雞組或斗篷雞組。其中,品質最好的是蒜頭雞組,次為開雞縱,再次為火把雞組。
所以叫雞,重要是雞縱菌肉質肥厚,味道鮮美,跟雞肉類似。咀嚼過雞組菌的人,都會覺得它有脆、嫩、香、鮮、甜、美的特點。古人說它"生食作羹,美不可言"。用雞縱菌做菜,炒、燉、炯皆宜。雞組菌菌體碩大,肉質細嫩,無論做湯或油煎、醋浸或鹽漬,都味美富有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