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國家,人們看到蒼蠅時,都會想要盡快把它趕走,因為蒼蠅喜歡往垃圾堆里湊,攜帶著多種細菌和病毒,對人類的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威脅。但在澳大利亞,人們卻很少談“蠅”色變,澳大利亞的蒼蠅與人通常可以和平相處。
《生命時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澳大利亞人之所以對“滅蠅運動”不感興趣,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空間非常干凈,沒有給蒼蠅提供沾染病菌的機會。澳大利亞的垃圾回收系統非常發達,每個人都必須把垃圾放在自家的垃圾箱中,一旦出現垃圾涌出,政府將禁止其使用垃圾桶,必須跑到郊外的垃圾站扔垃圾。由于沒有惡劣的環境,澳大利亞的蒼蠅一般不傳播病菌。澳大利亞前總理約翰·霍華德在一次直播講話時,一只蒼蠅飛進了他的嘴里,為了保持形象,他只好把蒼蠅吞下肚子,然后,他幽默地說:“澳大利亞的蒼蠅干凈得可以吃,完全沒有污染。”
蒼蠅最愛“光顧”的餐廳、酒吧等場所中,都有著非常嚴格的食品衛生標準,澳大利亞政府早在1998年就出臺了《食品法案》和《食品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此后,該國根據這兩部法規,由出臺了眾多配套的規章,如《職業健康與安全法》、《食品安全慣例與總體要求》,《食品工作場所與設備》,《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標準條例》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種類的食品衛生操作標準及確保“從農田到餐桌”的衛生,即食品從種植或養殖、儲存與運輸到生產加工,再到銷售服務的各個環節,都根據自身特點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衛生檢查標準,澳大利亞政府鼓勵民眾,若有人在某家餐廳吃壞了肚子,不但可以向其提出醫療費用的索賠,還可以向當地衛生部門投訴,根據病情得到一些獎勵措施,比如現金或購物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