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檢驗檢疫局檢疫人員在對一批裝載印度棉花的進境集裝箱進行現場查驗時,從棉花外包裝上截獲蜚蠊(蟑螂)卵鞘。卵鞘是蟑螂雌蟲交配后將卵產在特殊的膠質囊內所形成的(而美洲大蠊、蔗蠊等個別種類有孤雌生殖現象,即雌蟲未經交配可產生能育的卵)。此次截獲的卵鞘長約3CM,橢圓形,表面光滑,呈暗紅色。卵鞘質較堅硬,具有防水功能,可保護其內胚胎的發育,具有較強的抗逆性。一個卵鞘中,少則可孵出10只、多則可孵出50多少小蟑螂,疫情傳入的風險極高。此外,檢疫人員還在集裝箱內截獲赤擬谷盜等多種有害生物。檢疫人員隨即對該批集裝箱及貨物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并對裝卸過程實施全程跟蹤監控。
卵鞘孵化出的蟑螂作為種世界性的病媒生物,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破壞環境和影響人們生活,被我國列于“四害”之一。蟑螂主要通過體表機械性傳播病原體,而體內(以腸道為主)兼有生物性傳播機制。其可能傳播腸道致病菌、呼吸道致病菌,以及脊髓灰質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
隨著常州口岸棉花進口量的穩步提升,針對進口棉花攜帶各種有害生物的風險日益加大的情況,常州局檢驗檢疫人員依據集裝箱的查驗規程,結合實際采取科學高效有針對性的檢疫監管模式,在確保無重大疫情疫病傳入的基礎上,降低通關成本,提高通關效能,確保本地區口岸衛生安全。